任何人應該選擇那種類的一生呢?這關乎到,靈魂挑選自己挑戰的信念系統體驗的種類。
賽斯回應說:
「它如何能夠被改變、被調整或被重新安排來合乎他自己世代的需求呢?
或者這提供了所有它的目的呢?
什麼是它的益處和不幸的層面呢?
在這樣的信念狀態下,創造力如何運作呢?
到一些程度上,每個人在每一個人生中,為他或她自己檢驗實相的本質,並且也為整個世代檢驗實相的本質。人生如何可以變得更好呢?」
賽斯針對魯柏的靈魂(魯柏,是賽斯稱呼珍的習慣稱呼)如何選擇自己的媽媽,來做一系列的回應,我們也可以透過以下的回應來意識到,我們靈魂是如何挑選自己的原生家庭。
賽斯說:
是她自己選擇那個出身背景,因為這個背景提供了特定的機會。
那些機會包含情感上的明白,以及包含對特定信念系統非常密切和情感上的連結,並且包含對特定種類實相結構的第一手觀察。
1. 課題挑戰:負面信念:身體上有罪
在祖母死之後,魯柏有一個不幸的短短的夏天,被放在新教徒白天的營地,在之後魯柏有更長的時間進入天主教的家園。到一些程度上,魯柏當然認為那個是作為處罰和是被遺棄,並且魯柏被迫要接受慈善團體,而且家裡強化所有天主教的信念,特別是強調身體上的有罪。
ex:
魯柏花了很多的時間下跪
當魯柏並沒有合乎那個架構時,魯柏自我懲罰。
魯柏在四年級弄溼床單,一夜接著一夜,這個行為被描繪為汙穢的。
(這個信念魯柏到死都沒有放下,以至於臨終前身體狀況非常差)
2.課題挑戰:苛刻和過分注重道德
當魯柏寫信給他的媽媽時信件會被審察。修女告訴魯柏他必須在信上說他是快樂的,不論魯柏是否是快樂與否。在家中魯柏也沒有被教導其他的方式,所以魯柏是被訓練為對自己苛板和注重道德的。
3.意識到,神祕主義令人失望
魯柏在過去以神秘主義的態度使用教條,可是結果卻發現教會的神秘主義沒有地方可以去:這以它的方式是死胡同。(這使得魯柏必須尋找一個新的出路了解實相的本質)
4.瑪莉蓮Marie媽媽自身的經歷
瑪莉蓮有自己的人生挑戰和課題,她是一位沒有男人的堅強女性,臨終前因身體的痛苦長期臥病在床。
藉由瑪莉蓮的生命歷程,魯柏跟在母親的身邊,能夠藉此感受到母親的狀態與信念,這就好像告訴魯柏:「這是那些信念可以創造的一種人生。現在,你走出去並且看看你可以做些什麼改變它。」
5.寫作學習
魯柏在教會接收到了詩的基礎訓練,魯柏的媽媽在過去也曾經嘗試寫作但並未真的成為作家。
賽斯:魯柏為何選擇瑪莉蓮當媽媽?
Reviewed by 亞蒂絲EYDIS
on
9月 11, 2020
Rating: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