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人生勝利組卻不快樂?
阿明愣住了,來自朋友的一個偶然的問題:「你想做什麼?」
他愣住,是來自於他對自己的愣住感到驚訝。
這麼簡單的問題,他居然回答不出來,阿明陷入很長的思考。
阿明是工程師,當年學校還沒畢業,他就已經擁有了百萬年薪的工程師的應聘職缺,人人都羨慕他。
「我的好兒子,終於讓媽鬆口氣了。」那年他應徵上後,他的父母還特意慶祝,並四處和親朋好友報這個好消息,終於能揚眉吐氣了。
阿明看著父母喜悅的心情,肯定了自己,畢竟,他算個擁有大好前景好青年吧?
開始工作之後,幾年過去他漸漸的感到疲憊,漸漸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選了這份工作,他感受到自己乾渴的靈魂,似乎欠缺了什麼。
「工作累是累,但看到那些病患漸漸好起來,也就覺得辛苦不算什麼。」以前高中朋友選擇了當職能治療師,雖然薪水低他很多,但每天上班仍然覺得有意義。
一位朋友當了才藝班的老師,他說:「帶那些孩子,有的時候很煩,問題又多又不太理老師,可是看著看著也覺得可愛。」
聽到這樣的談話,阿明感到很忌妒。
似乎大家都喜歡自己的工作,只有他沒有,他的工作就是為了錢,他最多只能說他錢比較多。
「那你有想做什麼嗎?」一天和朋友吃飯的時候,見他眉頭不展,陷入思考,就問了他這個問題。
阿明陷入一片空白,他從來沒有想過他喜歡什麼,他只想著要拿到好成績、擁有好工作,上課補習都是理所當然,考個好高中、好大學,也是理所當然。
他的理所當然造就了今天的疲憊。
他被社會價值觀綁架了,抑或著他做繭自縛綁架了自己?
看著父母親高興了他做了個孝子,但是他內在卻喜悅不起來。
滿足了他人的期待、滿足社會的期待,但他卻忘了自我的期待。
現在,他乾渴的靈魂,不斷的提醒著他,他想要活出自我,這個當下,他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了。
他是工程師,對著電腦設定著程序,而自己也被早就設定好的程序執行罷了。
#被輸入的集體信念
在我們的上一代父母過得很辛苦,所以創造了一種集體信念,並且傳遞傳遞給孩子:
「要讀書才能翻身啊!」
「做工程師(或其他它們認為有錢的工作)才有前途啊!」
「有錢才會幸福!」
這種信念乍看之下沒有錯,然而真的按照這樣信念過著自我生命的孩子,於是我們這一代成為一個個阿明,被設定程式,成為了某種產物。
阿明這一輩子從來沒有人問他:你想做什麼啊?你喜歡做什麼啊?你渴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啊?
都是由父母、社會灌輸給他的--「你應該成為XX樣子」於是我們被這個改造成被期待的樣子。
身為這樣的「阿明」是很乖的孩子。
他們不想要辜負別人的期待,不想不孝順父母,不想違反社會,照單全收,吸收了這些外在掛給它們的標籤。
阿明是一個幸運的例子,他會讀書並且也拿到很棒的工作職缺,但那些不會讀書卻又想當乖孩子的人呢?
當他們沒做到,還會有罪惡感,書讀不好,是我們錯了沒當乖孩子,沒考上工程系是我們錯了,沒當乖孩子,找不到那些具有前途的工作,是我們錯了,我是個壞孩子。
自卑、罪惡、慚愧、我不是好孩子,種種的壓力灌輸在他的身上,自我強烈的就會叛逆,自我不強烈的就陷入憂鬱。
自我價值感完全依照外在世界的提供,外在世界給他標準、給他打分,打得好了覺得開心,打得低了覺得難過,於是內心就起起伏伏的隨著世界起舞。
然而,我們內在的靈魂,終究不會允許自己,如此地活著。
在某個時刻,某個夜晚,那個渴望活出自我的芽,就會從乾裂的硬土中,蹦地出來,恣意的在我們心中成長,令我們陷入不安、痛苦、煩躁。
有些人會逃避,但這個議題永遠逃避不來,總會在某些時刻夜深人靜時,湧上心頭---
我是誰?我該怎麼過下半生?這一輩子就這樣了嗎?
有金錢很好,它不是壞事。
有某某工作很好,它也不是壞事。
我們一樣可以追求這些。
但我們總要在一段時間,回頭問問自己,我追求這些的目的是什麼?本質是什麼?是我興趣或渴望的嗎?
停下來好好看看自己,正在執行著什麼設定。
別花一輩子,只為了活在別人的期待中。
那我們該怎麼活出自我內在的靈魂,找回自己呢?
第一:聆聽你內心的真心
這邊最常用、也最好用的問題分享給你,
- 如果生命只剩下五年(如果我得了冠狀病毒會死掉),那我想要做什麼?
- 如果沒有任何限制,有無限資源,那我想要做什麼?
- 我的人生中從小到大,有沒有特別喜歡做的事?
- 我有沒有某種天賦被我遺忘了,沒有發展?
事實上有很多人直接拋棄了工作,也仍然找不到自己的真正方向。
有兩個原因,他們沒有好好深入內心,他們仍然用外在給予的標準來找到新的方式向,直到他後悔。
例如他身邊的人總是鼓吹他要開一間咖啡廳,他就去開了,投資了很多錢,卻失敗了。
第二,因為他們陷入了金錢上的恐慌,沒有安全感的情境下,一個人很難找到自我。
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,一個人最先必須滿足的是食衣住行,不會餓著凍著,才有可能慢慢的往上尋求新的需求--自我成長。
當你在問題中,遇見答案時,肯定你的答案,肯定你的渴望,不要害怕。
吸一口氣,放下長久以來的"被期待""你應該",那都不是來自於你內心的渴望,而是別人灌輸給你的期待。
LADY GAGA:「沒有人能阻擋你成為自己」
第二,從最簡單的開始
當你聆聽內在,有時候可能不需要很大的轉變,只是渴望生涯擁有挑戰,你想要一些危機感好以拓展自我新視野的需求。
那麼此刻的工作就能提供你舞台,可以和主管提議你想要參加更多新的計畫。
開始一項你從來沒有發展過的興趣,例如野地露營,溯溪探險。
開始課後參加一些工作坊認識新的人脈,或是自己開始動手,練習新的技巧。
或許聆聽內在的真心,發現自己擁有藝術家的敏感,更希望能夠開始畫畫,那麼透過現有的工作所賺的金錢,可以支應你開始學習繪畫,將來開個畫展。
或許發現自己想當個老闆,在下班時刻,開始學習新的專業,把自己當個老闆心態在工作,將來有一天,轉換成老闆時能更得心應手。
直接請假一周就背著背包到你渴望旅遊的地區旅行,或就開車環台一圈去那些你想探索的秘境,你想沉靜的渡假村。
安迪‧沃荷:「走得多慢都無所謂,只要你不停下腳步。」
第三:宇宙只會照亮前方50公尺
聆聽自己內心渴望,發現自己的靈魂後,要的是改變,改變自己並不容易,它需要更多深層的思考,並且提起勇氣、積極的向前進。
很多人調整好觀念了,但遲遲不行動,原因沒有別的,因為他害怕。
如果因為害怕而不採取行動,那麼你永遠看不見自己轉換了信念,所得到的後果,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從最容易上手的方式。
看見你自己的害怕,擁抱你自己的害怕,當我們展開一段新的人生,害怕是必然的,但是就因為害怕,才會感到激情,感到興奮,感到前所未有的新生命。
那種害怕,是興奮的害怕嗎?是好的害怕嗎?擁抱他吧!
就像我們第一次學習騎車,我們害怕,但還是踏上去了,因為我們更喜歡能自由暢快的騎著車飆馳。
就像我們第一次學習游泳,我們害怕,但還是下水去了,因為我們更興奮自己能夠在水中優游。
宇宙需要你能動起來,需要你帶著渴望的心,積極的參與你的人生,那裏才有可能會帶來轉變。
宇宙需要你前進,當你前進,祂才會照亮前方50公尺,讓你知道,喔!我還可以繼續走!喔!我必須轉彎!
當你不前進,宇宙也沒必要為你照亮更多。
有可能當你走到一半時,你發現更多的自我,幫助你更看清自我想要什麼,於是在這個旅程中你慢慢看清,真實的你是什麼樣子的人,真實的你渴望什麼樣的生命,這能幫助你作出第二人生的決定。
蜜雪兒‧歐巴馬:「重點不在於追求完美,而是最後你把自己帶向哪裡。」
祝福你活出靈魂之路
亞蒂絲
--
*我總是不知道,這篇文字可以遇到了誰,但我明白,文字總會找到該遇到的人。
*發文不定期,請到粉絲頁點選搶先看
*亞蒂絲心靈諮商:https://tinyurl.com/eydistalk
*我總是不知道,這篇文字可以遇到了誰,但我明白,文字總會找到該遇到的人。
*發文不定期,請到粉絲頁點選搶先看
*亞蒂絲心靈諮商:https://tinyurl.com/eydistalk
亞蒂絲:別花一輩子,只為了活在別人的期待中
Reviewed by 亞蒂絲EYDIS
on
2月 04, 2020
Rating:

沒有留言: